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公告已在笔试成绩公布后公布,但是历年教师资格成绩都是比较“性急”的,面试成绩公布时间不一定会老老实实按照公告上的时间来,一般是提前一两天公布,考生可随时关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http://ntce.neea.edu.cn)动态:
【面试公告】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公告(同步更新)
【查询入口】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教材推荐】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材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流程: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基本流程为:查询笔试成绩-笔试通过考生-直接登录系统-面试报名-选择考区-选择类别-选择科目(专业)-完成网上填报报名信息并确认-等待网上审核-查询审核结果-审核通过考生在线支付考试费(完成面试报名确认)-安全退出。
1.注册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可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ntce.neea.edu.cn/,下同)“报名系统→所报省份”进行注册和报名。报名前,考生须认真阅读面试公告。
考生如忘记注册密码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重置:
A.自助重置密码
考生可通过回答注册时预设的“密码保护问题”自助重置密码。
B.短信获取密码
考生可通过报名注册时所填写的手机号码短信获取密码。注:手机短信为考生重新获取密码的重要途径,在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期间,请考生慎重更换手机号码并保持畅通。
C.拔打考试中心客服电话
考生可在工作时间内通过拨打教育部考试中心客服电话进行密码重置(客服电话010-82345677)。
2.报名上传的照片要求。
(1)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彩色、白底证件照,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不允许戴帽子、头巾、发带、墨镜。
(2)照片文件不大于200K,格式为jpg/jpeg。若照片过大,应使用图画、Photoshop、ACDsee等工具,将照片进行剪裁压缩。
考生上传的照片不符合以上要求,将不能通过审核。照片将用于准考证及考试合格证明,请慎重选用。
2021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考资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这话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为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既要有爱心,又要有奉献精神,表达了教师一生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学生而工作的崇高品质,也是对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捧着一颗心来”,这颗心便是爱心。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德的制高点,教师要用爱心感染学生,唤醒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第一就要具备爱心。陶行知先生一生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第一要学习陶行知先生身上这种”捧着一颗心来“的崇高师德,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一刻开始,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的理念,真心热爱教育事业。二是热爱尊重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自己的学生,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不带半根草去”,意为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而这奉献精神就体现在教师的责任感中,责任是师德的着重点,教师工作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最好。二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正如陶先生说的:“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将学生教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