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这是第一次。”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当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课外负担重正是教育领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一个真实体现。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首次清晰地划出了行动方案的路径图和时间表,即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超纲教、超前学的“应试”行为,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学行为。
【模拟题】
近日,一部电视剧《小舍得》中的题材引发社会热议:孩子到底该不该参加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能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部电视剧将课外辅导这个社会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中小学课外辅导到底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是拔苗助长,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在我看来,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利弊共存,我们需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
一方面,中国的家长往往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这个可以理解。部分课外辅导班也的确对于孩子们的成绩有所帮助。尤其在于补足学科短板,有十分明显的好处。课外辅导机构,往往还能在家长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时候,帮助孩子复习课内的作业,并且良好的完成。故而,这种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
另一方面,辅导班只是一件补齐自己短板的工具,并非成绩提高的“特效药”。有部分家长完全将孩子的成绩寄托在辅导班身上,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部分辅导班,在刚开始报名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成绩的确有明显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推移,却发现孩子的耐心和恒心往往被消磨掉了,后来经过多项社会调查才发现,部分课外辅导机构存在超前教育的方式,促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比如将六年级学的课程在四年级知识就给孩子灌输,所以让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渐被消磨掉。
对于中小学等课外辅导班,我们既不能一刀切式的完全禁止,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应该把握这个度。
第一,政府部门做好市场的监管与规范工作。集中整改与审核课外辅导机构的办学资质,师资水平以及办学基础设施等条件,做好良好的市场规范工作。
第二,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正向的引导与宣传。媒体需要向家长做出积极向上的引导,告诉家长朋友,依赖于课外辅导班并非让孩子学习好的万能手段,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还是需要家长自身的投入与表率。
第三,中小学强化课内的内容,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讲的情况。中小学对于部分老师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或整改,坚决杜绝老师在课内讲的少,在自己私下办的辅导班中补贴课内的知识,从而逼迫孩子们必须要上辅导班的情况。
第四,家长们需要立足孩子需求,真正为孩子着想,不盲目跟风与攀比,因地制宜的选择是否参与课外辅导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