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2020年12月21日18时02分我国将迎来“冬至”节气,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一、你不知道的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中国称之为冬至日,在匈牙利,马扎尔人称之为卡拉琼日。这个节日在哈萨克斯坦被称之为纳尔图甘日。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二、北方冬至饺子的由来
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三、由冬至看数九
冬至,标志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
四、由冬至看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试题演练】
1. 我国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句话蕴含的地理知识:冬至日是( )
A. 北半球一年中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
B. 北半球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一天
C.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 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因此,选择D选项。
2. 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食物常与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纪念有关。下列选项中,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食物与其所纪念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A. 寒食节——冷食——介子推
B. 端午节——粽子一一屈原
C. 春节——年糕——伍子胥
D. 冬至——饺子一一李时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由此可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而不是李时珍。因此,选择D选项。